众多资本如此看好的光伏电站存量市场,究竟如何?
根据统计,截止至2019年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了204gw。其中,2019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30.1gw ,已连续7年全球第一。
存量市场规模庞大,但这部分资产并没有被好好利用起来:如新疆、甘肃等地区弃光现象依旧严重,消纳并网依然是很大问题;同时,光伏底层资产的流通性较差,亟需建立行业标准进一步提升资产的流通性,盘活存量资产。
并且,在超过200gw的存量资产中,其中只有50gw光伏电站进入了补贴目录中,约150gw的光伏电站没有补贴。这些电站大多数掌握在民企手中,且有补贴的遭遇补贴拖欠,无补贴的走标杆电价,因此这些光伏资产成为了企业的包袱。这也是继“531”之后,大量民营企业出售资产的主要原因。
在市场的另一端,国有企业近两年逐渐成为电站资产收购的主力军,主要是其电源结构配比的压力。央企、国企要完成配额考核任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需求。大量民企急于出售资产,各类资本和国企有意收购,促成当前资产流通意愿和需求越来越大。
据此前不完全统计,2018年光伏电站交易规模1.39gw,交易金额93亿,其中96%的交易规模发生在“531”之后。2019年更是实现“质”的飞跃,资产交易规模3.4gw,与2018年同比翻了1.45倍。而2020年刚开年的1-4月,光伏电站交易规模就已达764mw,交易金额20.63亿元。
对于这一现象,行业专家认为,光伏行业正在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同时,这也是国有企业改善资产结构,民营企业实现轻装上阵的最佳途径之一。
事实上,光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光伏电站建设占用资金量大,融资困难是制约光伏行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而电站资本是比较好的融资载体,加之进入平价上网时代,行业将会吸引更多元化的投资者,除了传统光伏电站企业投资者外,还包括基金、金融投资机构、大中型制造企业等,光伏企业将通过多种方式解决资金紧张问题。
技术加持 政策利好,让存量蛋糕更香甜
在全行业数字化的时代,光伏也正经历着以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的冲击,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将成为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让电站资产流通更加便捷、有保障。
在交易类场景下,区块链技术可用于能源市场中第三方监管、参与主体信任、溯源、弱中心化、有触发条件的点对点交易场景。
新能源 区块链创新模式的加持,以新能链为代表的新能源绿色资产交易数字化平台,为光伏能源企业提供资产数据管理、上链确权、评级增信、智能匹配与智能推荐等一站式辅助交易综合服务。光伏资产的流通将标准化并大大提速。
在解决了电站资产交易中的技术因素后,非技术因素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曾表示,“光伏到现在为止仍然还是一个政策主导型产业,政策的作用至关重要“。
事实上,我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近年来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推动光伏产业稳步发展。”其中,2015年3月发布的电改“9号文”明确了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制度,在发电计划和调度中将优先安排可再生能源发电,提高跨省跨区送售电中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随着新电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光伏电站上网及消纳问题将得以不断解决,电站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增加了资本的投资热情。
另外,部分电站国家拖欠了巨额补贴,这些资产有着不确定收益,也是一些企业愿意接手的因素,如果补贴将来兑现或者不兑现但给出其他补偿方案,收购方就可以获得额外收益。
基于此,除国资这个主力军外,私募、风投、基金、投机客等纷纷看好存量资产并入场,都想手握光伏资产未来的进场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