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配置储能之风愈演愈烈。
内蒙古、山西、河南……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加入储能“俱乐部”,通过相关政策倾斜力推光伏等新能源电站加配储能。传导至企业,以国电投、华能、大唐为代表的央企已纷纷率先发力,开启光伏储能电站的招标建设工作。
2020年,处于风口浪尖的“光伏 储能”正加速落地。
一、政府力推
截至目前,内蒙古、山西、河南、新疆、西藏、山东、江苏、安徽合肥等8地政府相继发布政策,优先支持和要求光伏电站加配储能,以促进新能源消纳,并增强调峰、调频能力。
二、央企发力
政府力推之下,以中电建、国电投、华能、国网、国家能源集团、大唐、中核集团为代表的央企纷纷发力,加速光伏 储能项目的建设工作。自2020年以来,七大央企共16个光伏储能项目进入招标及建设阶段。
从上表不难发现,主要项目地位于内蒙古和山东。内蒙古政府在《2020年光伏发电项目竞争配置方案》中明确优先支持光伏 储能项目建设。而山东省早于2019年便发布《关于做好我省平价上网项目电网接入工作的通知》,鼓励较大规模的集中式光伏电站自主配备适当比例的储能设施,减少弃光风险。虽然两地政策均无强制性,然而在竞争配置规则及电网并网要求之下,内蒙古、山东两地的光伏储能项目范围扩大。
在2020年竞价项目申报中,内蒙古共上报4个光伏储能项目,山东上报的19个光伏项目皆配置储能。项目业主依然离不开央企,包括国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华能、三峡新能源、大唐、中核等,以隆基、天合、阳光电源代表的光伏民企也纷纷加码光伏储能项目。
三、光伏储能电站的经济性
根据cnesa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已投运的、与光伏配套建设的储能项目(含熔融盐储热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为800.1mw,其中与集中式光伏电站配套建设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625.1mw。2019年新增投运光储项目的装机规模为320.5mw,同比增长16.2%。
光伏储能电站项目的回收周期,以青海格尔木直流侧光伏电站储能项目为例,该光伏电站规模为180mw,储能系统规模为1.5mw/3.5mwh,采用铅炭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通过日均充放电一次的策略进行弃光存储。项目于2018年1月投运,整体投资95万元。
该项目上网电价为1元/kwh,以250kw/500kwh铅炭储能系统为例进行测算,接入光伏电站,其所发电量可享受与光伏电站一样的上网电价,储能系统年充放电次数4000次,年增发电量约为150000kwh,年增发电量收益约15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约6.96年。
再以新疆项目为例,根据《新疆电网发电侧储能管理暂行规则》,对根据电力调度机构指令进入充电状态的电储能设施所充电的电量进行补偿,补偿标准为0.55元/千瓦时。
这为光伏储能电站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运行模式:
1)在弃光较为严重的时期,光伏电站内储能选择储能为自用容量,存储于储能设备内的电量经过市场电量的方式放出,如果该电站享受0.9元/kwh的光伏补贴政策,即使市场合同电价为0元/kwh,储能每放出1度电,也可获得0.9元/kwh的收益。
2)弃光逐渐减少,甚至没有弃光的时期,光伏电站内储能选择储能为调峰可用容量,被电网调用后,可获得0.55元/kwh的充电补贴,放电(据相关消息)可按标杆上网电价0.25元/kwh结算。
假设按最低标准5mw/2h在光伏电站内配置储能系统,储能项目成本(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按1.8元/kwh计算,全年运行330天,每天进行一次充放电操作,以上两种模式下,简单计算储能系统的静态回收期如下表:
注:部分内容来自于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储能与电力市场。